Corporate News

「愛+人」建構和諧家庭 「有教無慮」改進親子關係

2010年5月8日

為找出家庭問題的根源,制定預防方案,建造更和諧的社會,香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8主導推行「愛+人:馬會和諧社會計劃」,當中包括與不同社區的服務機構合作推行家庭支援項目。今天(5月8日)香港明愛與「計劃」研究小組公佈其中一個支援項目-「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成果,以及說明如何有效協助元朗及天水圍的母親,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改善與子女的溝通,家庭更健康、開心及和諧。

「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由香港明愛和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同合作,去年為八十六位居住於元朗及天水圍、子女就讀小一至小三的母親,進行有關家長情緒與管教子女成效的研究;其中四十二位母親獲邀參加四次各兩小時的情緒管理訓練,其餘的參加者則獲安排一次戶外家庭活動,並沒有接受任何情緒管理訓練。

研究小組分別在「計劃」進行前後及完結後三個月,向參加者收集數據,當中發現曾接受情緒管理訓練的母親,比沒有受訓練的更能以冷靜的方法處理與子女的衝突,減少了以往打罵的管教方式;「計劃」亦子女易接納母親的教導,令親子關係得以改善;而作爲父親的也漸漸感受到和諧家庭的重要性更加投入家庭生活。參與的母親指出,「計劃」令她們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自我感覺健康有改善與家人的關係亦更和諧。出席會的兩個家庭更分享「計劃」如何協助他們重拾家庭幸福,由以往的打鬧聲變為充滿歡笑聲。

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家庭支援項目是「愛+人」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支柱。研究小組藉著與社區服務機構合作、設計及推行切合社區需要的項目,強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我們欣不少曾參與此支援項目的家長學習了正確的管教技巧及情緒控制,與子女的關係顯著改善,令家庭更和諧、快樂和健康。這個以『實証為本』,將公共衛生學的理論實踐於家庭支援的模式,是為了設計出具成本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促進家有康和樂的成效。我們期望這個支援項目可繼續發揚光大,惠及更多服務機構及家庭。」

香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二億五千萬港元,主動推出具前瞻性的全港家庭研究及公民教育計劃-「愛+人:馬會和諧社會計劃」,並邀請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攜手合作。「計劃」以家庭為單位,於五年調查期內訪問共二萬個香港家庭,希望找出家庭問題的根源,並制定預防方案。「計劃」包括舉辦多元化的公民教育活動,以不同手法和渠道,宣傳健康、開心、和諧家庭的訊息,提高公眾對傳統家庭觀念的關注,從而建設和諧社會。

香港馬會

創於一八八四年,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速度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中)欣見「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成效,令家長學習正確管教技巧及情緒控制,改善親子關係,令家庭更和諧、快樂和健康。「愛+人」計劃首席調查研究員林大慶教授(左)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總主任黎鳳儀女士(右)。
圖一: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中)欣見「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成效,令家長學習正確管教技巧及情緒控制,改善親子關係,令家庭更和諧、快樂和健康。「愛+人」計劃首席調查研究員林大慶教授(左)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總主任黎鳳儀女士(右)。

圖二/三/四: 兩位曾參與「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母親,縷述該支援項目如何有效扭轉她們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收到女兒所送的鮮花和親筆信,今年母親節過得特別窩心。
圖二:
圖二/三/四:
兩位曾參與「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母親,縷述該支援項目如何有效扭轉她們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收到女兒所送的鮮花和親筆信,今年母親節過得特別窩心。

圖二/三/四: 兩位曾參與「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母親,縷述該支援項目如何有效扭轉她們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收到女兒所送的鮮花和親筆信,今年母親節過得特別窩心。
圖三

圖二/三/四: 兩位曾參與「愛+人『有教.無慮』家庭和諧計劃」的母親,縷述該支援項目如何有效扭轉她們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收到女兒所送的鮮花和親筆信,今年母親節過得特別窩心。
圖四

圖五/六: 卓琳(圖五,右二)親自讀出親筆信給母親(圖五,右一)。
圖五:
圖五/六:
卓琳(圖五,右二)親自讀出親筆信給母親(圖五,右一)。

圖五/六: 卓琳(圖五,右二)親自讀出親筆信給母親(圖五,右一)。
圖六

圖七/八: 希文(圖七,中間)也撰寫了一封信給母親。
圖七:
圖七/八:
希文(圖七,中間)也撰寫了一封信給母親。

圖七/八: 希文(圖七,中間)也撰寫了一封信給母親。
圖八

 

 

其他馬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