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porate News

老年癡呆症個案趨增 「流金頌」籲加速制訂策略應付需求

2010年4月13日

雖然老年癡呆症近年備受關注,但公眾人士對此疾病往往仍存有不少誤解,以為是老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情況,不用大驚小怪。事實上,老年癡呆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能會引致殘疾,甚至導致死亡。隨著香港人口不斷老化,老年癡呆症勢將加重對患者、照顧者及社會整體的負擔。為了應付這項挑戰,由香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推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合辦的「流金頌: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就長者常見的病患,與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攜手進行研究,推出「人口老化的挑戰:疾病趨勢與社會負擔」研究系列。

「流金頌: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於今天(4月13日)就研究系列的第三個探討項目 ─ 老年癡呆症,發表研究結果,分析老年癡呆症對社會造成直接及間接的負擔,包括高昂的醫療和長期護理開支、殘疾、提早死亡及照顧者負擔等。為應付持續上升的老年癡呆症個案,社會有急切需要制訂一套全面的預防及護理策略,以支援現有服務及因應未來的需要作好準備。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流金頌」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正探討長者各種常見疾病對社會的影響。系列首兩個題目為長者安康狀況及糖尿病的負擔。「今次透過檢視老年癡呆症在本港的趨勢,探究對醫療和社會服務所造成的負擔,我們提出具體建議以減低該病症對社會造成的壓力。我們亦期望有關研究能提升公眾對老年癡呆症的認知,以推廣預防患病及改善照顧模式。」

在2005至06年度,約每三名居於社區的八十五歲或以上長者當中,便有一名患有老年癡呆症。假設患病率維持不變,「流金頌」研究推算六十歲或以上老年癡呆症患者數目,將由2010年的十一萬增至2036年的二十八萬,增幅將逾兩倍。鑑於患病率有上升趨勢,所以估計個案數目的升幅可能更大。

雖然老年癡呆症患者較非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但預計患者在六十歲時,男性仍可多活十六年,而女性則可多活二十二年。此外,老年癡呆症亦是引致殘疾的主因之一,對患者護理服務的需求造成深遠影響。「流金頌」估計,目前每年香港為照顧六十歲或以上老年癡呆症患者而涉及的安老院舍成本為二十億港元,而與非正式照顧者有關的成本則達九十九億港元。預計到2036年,此兩項成本將分別增至五十二億港元及二百五十九億港元。

研究亦建議,要應付護理老年癡呆症患者的開支,除了運用政府資源外,亦可考慮透過患者分擔部分護理成本之新模式,以支援現有服務。專門提供老年癡呆症照顧服務的「馬會耆智園」,便是自負盈虧服務的成功實例。新開展的「馬會流金匯」,以醫社合作的綜合日間社區照顧模式運作,亦為老年癡呆症患者提供照顧服務。

為減低老年癡呆症的負擔,「流金頌」研究建議加強對公眾、醫護及社會工作人員的教育及訓練;更完善地評估及管理老年癡呆症患者兼患多種疾病的情況;以及考慮由患者共同分擔護理成本的新服務。公眾可遵行健康生活模式(尤其是減少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如定期運動及不吸煙等,以積極預防或延遲患上老年癡呆症。有關研究的詳細結果將刊載於稍後發表的報告中。

「流金頌: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

「流金頌: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是香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6年捐款三億八千萬港元推行的五年長者計劃。「計劃」除了培訓新一代的老人學專家外,更透過舉辦多項培訓及公眾教育活動,改變社會人士對長者的看法。同時亦希望促進跨界別合作,積極推動富創意的服務計劃,鼓勵長者繼續在社區生活,以冀將長者照顧模式帶進新的領域。有關「流金頌」計劃的詳情,可瀏覽網址wwwcadenza.hk

香港馬會一百二十五週年

創於一八八四年,香港馬會於二○○九/一○季度慶祝成立一百二十五週年。一百二十五年來,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速度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流金頌」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正探討長者各種常見疾病對社會的影響。
圖一: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流金頌」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正探討長者各種常見疾病對社會的影響。

「流金頌」計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醫學科主任胡令芳教授介紹「流金頌」計劃的第三個研究系列─「人口老化的挑戰:疾病趨勢與社會負擔」。
圖二:
「流金頌」計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醫學科主任胡令芳教授介紹「流金頌」計劃的第三個研究系列─「人口老化的挑戰:疾病趨勢與社會負擔」。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左)及「流金頌」計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醫學科主任胡令芳教授。
圖三: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左)及「流金頌」計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醫學科主任胡令芳教授。

圖四/五﹕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麥潔儀教授(圖四)及「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圖五)講解是次研究結果。
圖四:
圖四/五﹕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麥潔儀教授(圖四)及「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圖五)講解是次研究結果。

圖四/五﹕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麥潔儀教授(圖四)及「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圖五)講解是次研究結果。
圖五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中);「流金頌」計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醫學科主任胡令芳教授(右二);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麥潔儀教授(左二);「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右一);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左一)。
圖六:
香港馬會慈善、法律及公司秘書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中);「流金頌」計劃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醫學科主任胡令芳教授(右二);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系麥潔儀教授(左二);「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右一);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左一)。

 

 

其他馬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