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porate News

馬會主導「共創成長路」 新增單元預防青少年濫用藥物

2009年12月10日

青少年吸食毒品問題備受關注。根據政府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上半年被呈報吸毒、年齡二十歲以下人士超過二千人,當中約五百人更是十六歲以下的青少年;而二十一歲以下被呈報吸毒人士中,近六成半表示吸毒的主因是受朋輩影響。有見及此,香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動推行的「共創成長路」 - 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將於本學年下學期開始逐步加入濫用藥物、性、反欺凌、互聯網、反物質主義教育等新培育單元。「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今天(12月10日),與負責設計全新藥物教育單元的多位研究小組成員,向本地中學校長、老師及社工,講解新單元的內容,及如何教導青少年正確面對心理健康問題。

石丹理教授指出,香港學校推行藥物教育已有一段時間,過往較著重從道德、勸誡、毒品對身體不良影響等角度,教導學生遠離毒品。「其實最有效的藥物教育應集中針對青少年吸毒的誘因,如同輩、家人、情緒影響等。『共創成長路』的新單元便以此為重點,透過本地大學教授共同編製課程教材,以日常生活作學習場景,加強學生的判斷、自決、控制自我情緒等能力,也讓他們學懂如何拒絕,維護自身權利。」

石教授表示,「共創成長路」分別為中一至中三同學的培育課程提供六十個全新單元,而新增單元主要針對社會關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濫用精神藥物和吸煙、男女關係、抑鬱、壓力、無望感、物質主義、生命價值等範疇。「藥物教育將佔新增單元三分之一,可見研究小組非常重視這問題,希望集合學校社工、校長、老師和家長的力量,令青少年正視毒品的禍害。」

「共創成長路」─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是香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5年主導推行,邀請社會福利署和教育局為主要夥伴,並由香港五間大學的學者所組成的研究小組,設計及發展培育課程,以培訓青少年內在潛能、確認他們的能力、加強青少年與他人的聯繫,及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價值觀,協助初中學生作全人發展。由於「計劃」取得滿意成效,和獲得學界大力支持,這項原為期三年半的「計劃」,於2009/10學年起,延續三年至2011/12學年,讓參與學校進一步鞏固此計劃的教學經驗,並積極鼓勵學校把第一層培育活動納入初中學校課程內,以協助青少年健康成長。有關「共創成長路」計劃詳情,可瀏覽網址www.paths.hk

香港馬會一百二十五週年

創於1884年,香港馬會於2009/10季度慶祝成立一百二十五週年。一百二十五年來,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賽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共創成長路」- 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
圖一:
「共創成長路」- 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城巿大學李德仁博士。
圖二: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城巿大學李德仁博士。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大學許錦屏博士。
圖三: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大學許錦屏博士。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羅明輝教授。
圖四: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羅明輝教授。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浸會大學馬慶強教授。
圖五: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香港浸會大學馬慶強教授。

出席簡介會嘉賓大合照。
圖六:
出席簡介會嘉賓大合照。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向中學校長、老師及社工簡介培育課程的新增藥物教育單元。
圖七:
「共創成長路」研究小組成員向中學校長、老師及社工簡介培育課程的新增藥物教育單元。

 

 

其他馬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