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porate News

馬會與聖雅各福群會攜手 向學生推全新文化保育計劃

07/20/2013

為期三年的「民間學堂:賽馬會文化保育計劃」今天(7月20日)於牛棚藝術村正式啟動,而計劃轄下的首個社區展覽「打不死六藝展」亦同時揭開序幕,展出多件由參與計劃學生重新設計和包裝、創意及傳統兼備的手工藝品。計劃的開幕禮由馬會慈善項目主管陳淑慧女士、社區文化關注主席司徒薇博士、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及火龍紮作師傅吳江乾先生主持。

是次計劃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四百八十八萬港元予聖雅各福群會推行;以中學生及大專生為對象,旨在教育下一代保存本土文化遺產。

陳女士表示文物保育不但要保護古蹟硬件,坊間傳統工藝、風俗習慣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她希望透過「民間學堂:賽馬會文化保育計劃」,能讓年青一代好好認識香港的寶貴文化遺產,並積極參與保育工作,令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能夠薪火相傳。

聖雅各福群會早前已開始舉辦不同的傳統行業及民間工藝工作坊、訪問及紀錄活動等,讓青年人學習將社區累積多年的知識和技術有系統地紀錄保存及推廣。而一眾學生在傳統工藝師傅的指導下,運用所學,並注入自己的創意及藝術意念,為傳統手工藝品塑造一個全新面貌;部份作品更於是次的「打不死六藝展」中展出。

「民間學堂:賽馬會文化保育計劃」在未來三年,不但會加強大眾對本土文化遺產的關注,也提供平台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些傳統手工藝;預計可惠及超過二萬八千名師生和巿民。

馬會多年來積極支持多項保育及相關的教育推廣計劃,除聖雅各福群會早年推行的「灣仔文化保育及活化計劃」外,還包括文化葫蘆舉辦的香港賽馬會「港文化.港創意」計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推行「賽馬會社區文化遺產推廣計劃」,以及支持四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地傳統活動: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及大坑火龍盛會,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教育計劃」。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成立於1884年,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頂尖的賽馬機構之一,並且躋身世界十五大慈善組織之列。馬會是香港最大的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於2012年撥捐十七億港元,資助多項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亦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每年為政府庫房帶來逾一百六十億港元稅款。馬會把創新科技應用於體育及博彩娛樂方面,務求為顧客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務。此外,馬會也是亞洲區內公認最高級的會員會所之一,擁有超過二萬三千名會員。馬會在社會上擔當多重角色,是一家備受尊崇的卓越機構,一直以來均秉持使命,致力提高全港巿民的生活質素,為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

馬會慈善項目主管陳淑慧女士(左)獲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右)致送紀念品。陳女士希望透過「民間學堂:賽馬會文化保育計劃」,讓年青一代好好認識香港的寶貴文化遺產,並積極參與保育工作,令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能夠薪火相傳。
馬會慈善項目主管陳淑慧女士(左)獲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右)致送紀念品。陳女士希望透過「民間學堂:賽馬會文化保育計劃」,讓年青一代好好認識香港的寶貴文化遺產,並積極參與保育工作,令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能夠薪火相傳。

馬會慈善項目主管陳淑慧女士(右二)、社區文化關注主席司徒薇博士(左二)、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右一)和火龍紮作師傅吳江乾先生(左一)出席計劃開幕禮暨頒獎禮。
馬會慈善項目主管陳淑慧女士(右二)、社區文化關注主席司徒薇博士(左二)、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陸何錦環女士(右一)和火龍紮作師傅吳江乾先生(左一)出席計劃開幕禮暨頒獎禮。

主禮嘉賓與參加者及得獎學生。
主禮嘉賓與參加者及得獎學生。

圖四/五/六/七/八:<br>
「打不死六藝展」的工作坊及部分展品。
圖四/五/六/七/八:
「打不死六藝展」的工作坊及部分展品。





其他馬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