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porate News

馬會主導「共創成長路」五年追蹤數據 科學實證學生增加抗逆能力及全人發展

11/14/2011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推行的「共創成長路」─ 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分析了來自近六千名學生的五年數據,證實該計劃有效協助青少年正面成長,學懂處理誘惑及面對挑戰,也有助持續他們減低誤入歧途、吸食毒品等危機。此項研究報告更將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Q1期刊)。「共創成長路」成為首個在華人社會獲得科學引證,也同時贏得國際認可的青少年培育計劃。

「共創成長路」計劃是一項於二○○五年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聯同社會福利署、教育局及本港五間大學推行,專為全港中一至中三學生而設的青少年培育計劃。

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於十一月十日公佈計劃的五年成效。由石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二○○六/七學年開始,向四十三間學校共近六千名學生收集數據,其中接近一半學生參加了在校內推行「共創成長路」的第一層培育活動,涵蓋青少年社會心理能力及正向發展。今次的追蹤調查持續了五年(二○○六/七學年至二○一○/一學年),主要研究「共創成長路」計劃對學生的長期成效。

石教授指出,五年的追?數據中印證了「共創成長路」計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正面的影響,尤其是在青少年違規、與他人發生性行為、使用暴力、濫用藥物等方面的行為,成效特別顯著。「數據顯示,學生在這幾方面行為的升幅遠較沒有參與『共創成長路』的學生為低,例如:吸食各種藥物方面,沒有參加計劃的同學,吸食頻率在中三時不但較參與了計劃的學生高出百分之四十七,而且在中五時期吸食頻率仍處高位。根據兩組同學於中三時所獲得的數據,在各種藥物當中,吸食俗稱K仔的氯胺酮及大麻的平均頻率,相差更分別達兩倍及四倍之多。」

同時,綜合十二種非藥物的問題行為,包括使用暴力、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未經他人同意潛入他人地方、在外留宿等,沒有參加計劃的同學在中三及中五時期,所犯的平均頻率遠較參與計劃的同學分別高出百分之二十八及百分之二十三。

此外,數據分析亦證實了參與「共創成長路」計劃的同學在個人成長發展方面較為正面,「計劃像中藥般有固本培元的作用,為青少年打好根基,延遲及減少出現違規行為;而且數據反映了即使同學在修畢『共創共長路』兩年後,成效仍能持續,加強了青少年的判斷、自決等能力,懂得如何拒絕誘惑,遠離違規行為,也減低日後出現問題的機會。結果亦顯示,參加計劃及認為計劃有效的同學,他們的發展遠比沒有參加的同學為佳。」(有關數據請參閱附件)

石教授補充,「共創成長路」是首個為不同的華人社會設計的科學化青少年培育計劃。「研究所得的數據也有助本港制訂青少年政策,以推廣青少年正面成長及減低他們出現違規行為。」

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馬會一向十分重視青少年的培育發展,單在過往十年,便投放了超過二十億港元資助有關青少年的項目,「共創成長路」計劃是馬會其中一個主導推行的計劃。「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將刊登計劃的成效報告,加上上海、澳門、新加坡等地已先後試行及採用此計劃,而研究小組更將於明年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合辦國際會議,分享計劃對青年人的成效。這一切均足以證明『共創成長路』計劃的成效不但獲得科學引證,也同時贏得國際認可。」

第二期「共創成長路」將於二○一二年八月圓滿結束。有鑑於計劃成效顯著,馬會將繼續支持推行第三期「共創成長路」,並於明年底開展。形式將由以學校為本轉為集中在社區內廣泛推行,同時亦會加入多項新元素,讓沒有參與過計劃的學生可以接受訓練;更會與不同團體或機構合作,推行不同種類的培育課程,除固有課程外,亦包括青年發展、禁毒訓練、家長教育及重建青少年與父母關係等活動,令更多學生可以受惠。

「共創成長路」計劃獲由香港五間大學的學者所組成的研究小組,根據青少年正向發展的十五個構念,設計及發展培育課程。計劃共分兩層,第一層是為全港中一至中三學生而設的全面性青少年正面成長培育活動,參與的學生需每年參與十至二十小時課程;而第二層則為有較大社會心理需要的學生而設。

計劃旨在培訓青少年內在潛能、確認他們的能力、加強青少年與他人的聯繫,及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價值觀,協助初中學生達致全人發展。由於「共創成長路」計劃取得滿意成效,和獲得學界大力支持,這項原為期三年半的計劃,於二○○九/一○學年起,延續三年至二○一一/一二學年,推行至今已獲全港超過二百八十所主流中學及特殊中學、約二十一萬三千名學生參與,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學校將「共創成長路」第一層培育活動納入初中學校課程內。有關「共創成長路」計劃詳情,可瀏覽網址www.paths.hk

香港賽馬會

創於一八八四年,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賽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附件:
一)「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五年成效報告
二)新聞發佈會簡報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高興「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的成效不但獲得科學引證,並贏得國際認可。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表示高興「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的成效不但獲得科學引證,並贏得國際認可。

「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講解計劃的五年追蹤調查數據,證明「共創成長路」計劃對同學的成長有著正面的影響。
「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講解計劃的五年追蹤調查數據,證明「共創成長路」計劃對同學的成長有著正面的影響。

圖三、四:
寧波公學陳旭老師(圖三)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盧永業老師(圖四)均表示「共創成長路」計劃有助學生對抗逆境及建立清晰的價值觀。
圖三、四: 寧波公學陳旭老師(圖三)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盧永業老師(圖四)均表示「共創成長路」計劃有助學生對抗逆境及建立清晰的價值觀。

 
 

寧波公學王雅醇同學(右)和劉詩雅同學(左)分享計劃對她們的影響和得著。
寧波公學王雅醇同學(右)和劉詩雅同學(左)分享計劃對她們的影響和得著。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左三)、「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右三)、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盧永業老師(右一)、寧波公學陳旭老師(右二)、王雅醇同學(左二)及劉詩雅同學(左一)合照。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左三)、「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首席研究者石丹理教授(右三)、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盧永業老師(右一)、寧波公學陳旭老師(右二)、王雅醇同學(左二)及劉詩雅同學(左一)合照。

其他馬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