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消息

马会安宁颂调查显示 公众接纳于社区接受宁养

11/01/2016

面对晚期病患,安宁照顾不但为病人提供医疗上的支援,亦包括情绪及心理上的照顾,以提升他们晚年的生活质素。去年,香港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一亿三千一百万港元,结合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五间非政府机构及公私营医疗机构的跨界别力量,推行为期三年的「马会安宁颂」计划,于社区安老院舍及病人家中试行提供综合安宁照顾服务,以及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及加强公众教育。

为了解市民对于在社区推行安宁照顾的认识、态度及取向,「马会安宁颂」计划委托了港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进行了「香港安宁照顾服务社区调查」。今天(11月1日),「马会安宁颂」计划项目总监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陈丽云教授及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公布调查结果。

马会多年来积极应对人口急速老化带来的挑战,「长者安老」亦是马会的三大策略范畴之一。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先生于记者会上表示:「马会希望透过马会安宁颂计划,增加市民对社区安宁照顾服务的认识及了解,让他们有充份准备下为自己及家人作出合适的临终护理选择,从容面对善别善终。」

调查于今年一至3月进行,以电话随机抽样访问了一千六百名十八岁以上的香港市民。结果显示,超过五成二受访者愿意谈论生死,只有不足一成人表示感到不自在,可见公众普遍接受谈论死亡及相关的安宁服务议题。

面对人生的最后旅程,八成四受访者认为应该由自己决定安宁照顾的安排,而非由医生、家人或其他人决定;超过七成的被访者更表示,在决定接受安宁照顾及选择离世地方前,会先与家人讨论。市民亦接纳在医院以外的社区推行安宁照顾,选择在社福机构及安老院舍接受安宁服务的受访者为百分之七十二,期望在家中接受有关服务的有百分之五十四,而百分之二十三的受访者更希望将来能在家中离世。

调查同时显示,当要求受访者列出安宁照顾服务的重要元素,最多人提及的包括心理辅导/ 支援及心灵照顾,以上两项均与心理社交相关,显示市民认为医疗照顾与社会关怀对晚期病人及其家属同样重要。

黄小姐八十九岁的父亲患有心脏衰竭及初期认知障碍症,并选择在家宁养。与父亲同住的她肩负起照顾责任,难免感到孤单。自从四个月前参与了「马会安宁颂」计划,合作夥伴圣雅各福群会的「到户娱乐家」义工每星期都会上门陪父亲下棋聊天,情况因而有所改善。黄小姐表示:「我几年前辞去工作,全职照顾爸爸,义工上门令我有机会外出轻松一下,减轻我的照顾压力。爸爸最喜欢和义工下棋,每次他都很专注,不单心情好转,亦因此与我有更多话题。」

「马会安宁颂」计划预计可于三年内,惠及逾一千四百名晚期病患者。详情可浏览:http://www.JCECC.hk。

附件:
附件「马会安宁颂」计划背景资料

 

香港马会
香港马会(「马会」)是致力建设更美好社区的非牟利企业。马会透过其结合世界级赛事、有节制体育博彩及奖券,以及慈善及社区贡献的综合营运模式,创造可观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并协助政府打击非法赌博。二○一五/一六年度,马会的慈善捐款达破纪录的三十九亿港元,并为政府库房带来二百零九亿港元的历年新高税款。马会是全港最大的单一纳税机构,也是全球最大慈善公益机构之一。马会致力追求全球卓越成就及回馈社会,与市民「同心同步同进 共创更好未来」。

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先生,马会希望透过「马会安宁颂」计划,增加市民对社区安宁照顾服务的认识及了解,让他们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适的临终护理选择,从容面对善别善终。
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先生,马会希望透过「马会安宁颂」计划,增加市民对社区安宁照顾服务的认识及了解,让他们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适的临终护理选择,从容面对善别善终。

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先生(左三)、「马会安宁颂」计划项目总监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陈丽云教授(右三)及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左二)、圣雅各福群会持续照顾经理邹颖诗小姐(右一)、「到户娱乐家」义工温先生(左一)及照顾者黄小姐(右二)。
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先生(左三)、「马会安宁颂」计划项目总监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陈丽云教授(右三)及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左二)、圣雅各福群会持续照顾经理邹颖诗小姐(右一)、「到户娱乐家」义工温先生(左一)及照顾者黄小姐(右二)。

其他马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