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消息

马会捐助“记忆校园”网站计划 鼓励学校数码化保存历史

2010年11月2日

为鼓励巿民以数码形式保存及记录本土珍贵历史文化,香港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作推出“香港记忆”计划。“计划”于今天(11月2日)简介辖下一个名为“记忆校园”的网站,鼓励本地学校、社群及个人透过这网上平台分享学校珍贵历史资料和文化记忆。马会慈善事务执行总监苏彰德先生、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理总馆长(香港中央图书馆及推广活动)黄高春贵女士和“香港记忆”计划高级顾问冼玉仪博士等嘉宾出席网站的马会。 

苏先生表示文化遗产不但要“保存”,更要“承传”,因此在“记忆校园”计划中,学生的参与是最重要的一环。“现行的‘三三四’新学制着重鼓励年青人多元化发展,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我相信透过‘记忆校园’这个其他学习经历,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认识,更鼓励同学思考文化和历史对个人马会的意义。” 

“香港记忆”计划高级顾问冼玉仪博士,希望计划能重燃港人对历史的兴趣,“透过讲述自己的历史,其实亦是在诉说香港的历史。我们鼓励他们利用现代科技保存自己的回忆,并与不同年龄及阶层的人士分享。” 

“香港记忆”计划研究员王惠玲博士表示,“记忆校园”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网上平台,期望老师、学生、校友、家长组成团队,发掘、搜集、整理学校历史及校园生活点滴,藉此增进对学校的认知和归属感;“香港记忆”计划的团队亦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和工作坊,向参与学校介绍和示范保存学校历史的方法。 

此外,“记忆校园”亦鼓励学校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戏剧、绘本等重现学校历史、社区变化,从而让同学更了解学校文化的转变及承传;公众亦可向网站提供与校园记忆相关的物件,包括成绩表、校园生活照片、学生手册等影像副本,所提供的资料除于“记忆校园”网站展出外,亦马会于“香港记忆”计划数码藏库内永久保存,其学校历史网页将于明年8月起开放予公众浏览,详情可查阅网址:www.schoolmemories.hk。 

“香港记忆”计划由香港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款八千万港元,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作推行,其理念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全球计划,以数码方式保存各地文化历史遗产。 “计划”于2006年起委托香港大学人马会研究所筹划及发展“香港记忆”的数码资料库及网站平台,并预期明年底开放与巿民共享本土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香港马会 

创于1884年,马会已发展为本港知名和备受推崇的机构。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级赛事娱乐,马会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资助机构,每年捐款超过十亿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会项目。马会作马会的一份子,多年来与港人忧戚与共,并肩成长,致力为港人提升未来的生活质素。

香港马会慈善事务执行总监苏彰德先生表示透过“记忆校园”,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认识,更鼓励同学思考文化和历史对个人马会的意义。
图一:
香港马会慈善事务执行总监苏彰德先生表示透过“记忆校园”,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认识,更鼓励同学思考文化和历史对个人马会的意义。

“香港记忆”计划高级顾问冼玉仪博士希望计划能重燃港人对历史的兴趣。
图二:
“香港记忆”计划高级顾问冼玉仪博士希望计划能重燃港人对历史的兴趣。

“香港记忆”计划研究员王惠玲博士表示“记忆校园”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网上平台,让公众分享学校珍贵历史资料和文化记忆。
图三:
“香港记忆”计划研究员王惠玲博士表示“记忆校园”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网上平台,让公众分享学校珍贵历史资料和文化记忆。

民马会(九龙)黄锦红老师(右)及谭秀丽老师(左),分享怎样利用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上下一心,为学校搭建“记忆校园”网上平台。
图四:
民马会(九龙)黄锦红老师(右)及谭秀丽老师(左),分享怎样利用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上下一心,为学校搭建“记忆校园”网上平台。

筲箕湾官立中学罗候恩华副校长(左)及吴廷浚校友 (右),讲述如何将其学校参与“记忆校园”网站计划,化为纪念学校五十周年的大礼。
图五:
筲箕湾官立中学罗候恩华副校长(左)及吴廷浚校友 (右),讲述如何将其学校参与“记忆校园”网站计划,化为纪念学校五十周年的大礼。

 

其他马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