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消息

马会主动回应社会需要 来年主力推行环保及文化保育社区计划

2008年9月23日

香港马会一向致力慈善工作,捐款推行不同慈善及服务项目,惠及香港社会各阶层。在2007/08年度,马会捐款十亿五千二百万港元,资助一百零九个社区及慈善项目。综观今年的捐助项目,其中环境及保育项目的相关捐款较过往显著增加,体现马会高瞻远瞩,并以提升香港人整体生活质素为目标的理念。

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执行总监饶恩培先生在今天(9月23日)举行的简报会上,向传媒简介来年五个别具意义的慈善项目,分别为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大型环保教育计划”及“WATERMAN – 香港近海水质预报及管理系统”;保育香港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和“湾仔古迹保育及活化社区教育计划”,以及扶助少数族裔的“少数族裔人士领导及组织才能发展计划”。

境保护

为了有效落实环保概念,马会主导推行一个三亿五千万港元的全港性大型环保教育计划,藉着不同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大众环保意识,改变一些会破坏环境的生活习惯,轻松投入环保生活。马会滘西洲公众高尔夫球场更将引入四艘以混合引擎发动的太阳能环保船,提供往返球场及西贡码头的渡轮服务,务求身体力行,保护环境,严守营运高尔夫球场的环保指标。

海洋是香港的珍贵天然资源,但香港现时使用的水质监测系统未能提供即时或预测数据,即使水质转坏,公众亦不能即时作出适当的应变措施。有见及此,马会捐款二千九百七十六万港元予香港大学,研发一套名为WATERMAN”香港近海水质预报及管理系统,提供即时水质监测结果,及预测未来数日水质状况,公众亦可透过互联网使用这套系统。

文化保育

保育不止是保留旧有的历史建筑和考古文物,更需保护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手工艺、风俗习惯、习体回忆等。因此,马会除了与政府合作推展保育和活化中区警署建筑群的工作外,更捐助推行两项保育项目─“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和“湾仔古迹保育及活化社区教育计划”,希望集合社群力量,重整和保育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公众对社区的认识。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会址前身为赞育医院员工宿舍,是一幢三级历史建筑物。马会捐款七百七十九万港元,除了资助中心为会址进行装修工程外,并于去年10月起推行一项为期三年的社区参与及文物古迹教育活动,透过公众参与,识别、保护和重塑香港的历史及非物资文化遗产,如传统民间工艺、风俗习惯和传统节庆等。

除了保育香港的整体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外,香港个别地区亦富有当区色彩和文化特色,马会亦重视对这些地区进行保育工作。湾仔区曾是露天市集、酒吧、唐楼的集中地,为了令市民认识该区的独有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马会拨款三百八十九万港元予圣雅各福群会,推行为期三年的“湾仔古迹保育及活化社区教育计划”,举办不同活动,让公众人士,特别是年青一代,能够认识、讨论及亲身参与保护地区历史及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工作。

扶助少数族裔

为了令少数族裔能够助人自助,马会除了捐款资助社区组织为少数族裔推行不同服务外,更希望扶助由少数族裔人士自行组成的团体,令他们能有效帮助他们的族群,因此主动与基督教励行会合作,捐款三百四十三万港元,推行一项为期三年的全面培训计划─少数族裔人士领导及组织才能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少数族裔领袖将可透过技巧训练和实习机会,提升组织能力、增加对申请资助的认识和技巧,并有效监管活动的进行。

饶恩培先生强调,简报会中介绍的五个项目只是马会本年度年内捐款的一些例子,马会将继续支持不同范畴的社区及慈善项目,关注社会上其他有需要人士,例如长者、年青人、残疾人士等弱势社群的需要。“文物保育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香港的重要课题,市民均期望社会上会出现具前瞻性及领导性的项目,因此马会主动推行和捐助多个相关计划,并邀请公众一同参与,加深市民对这两项课题的关注。我们期望在马会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可推动香港的文化古迹保育和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


图一:
香港马会慈善事务执行总监饶恩培先生在简报会中,介绍五个马会最近捐助,与环境保护、文化保育及扶助少数族裔相关的慈善项目。


图二:
马会滘西洲公众高尔夫球场将于明年11月引入四艘以混合引擎发动的太阳能环保船,提供往返球场及西贡码头的渡轮服务。


图三:
图三/四:
由马会捐助的长春社“文化承传”社区参与计划和“保育文化古迹”教育及外展计划,让公众一同识别、保护和重塑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四

 

 

其他马会消息